- 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0:45 点击次数:97
楼市松绑之际,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也频出大招,且重点落在了存有争议的“先息后本”类还款方式上。
近日,某银行在官微发布“房贷利好政策来啦”一文,介绍了4种特色还款方式,包括“二阶段还款方式”、“双周供”、“轻松还”和“气球贷”。
其中,该银行重点介绍了“二阶段还款方式”,这种方式前三年内只需按月付息即可,第四年开始至贷款期结束之间,需要按月等额本息还款。贷款期限在10-30年之间。目前适用的城市有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。
不过,目前在该银行官微已查不到此文,但在其合肥分行官微仍可见此文。
前不久,网传建设银行可以办理个人商品住房贷款“先息后本”还款方式,最多延长2年,每个月可最低还款1元,以此降低购房者月供压力。
针对此事,金融一线引述建设银行北京地区某房贷中心工作人员的说法:“确有此事,最长可申请2年,期间仅支付利息及最低1元的本金,2年后仍需正常偿还银行本息。”
据媒体梳理统计,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、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有房贷“先息后本”还款方式存在。例如,建设银行的“轻松供”、“尾期还”,兴业银行的“随薪供”等。上述还款模式多在2022年上线,目前多数仍存在。
实际上,“先息后本”并非新鲜事,与常规的等额本金、等额本息相比,“先息后本”的还款模式最大用途就是提供“缓冲期”,在最开始的时间内月供压力较小,但实际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总额更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“气球贷”为例,一般都是用于周期比较短的经营贷或者消费贷,其贷款用途不能流向房地产。早在2011年前后,个人按揭贷款的“气球贷”模式就因其计息方式、契合炒房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喊停。
在业内普遍看来,上述模式近年“重出江湖”,或与银行房贷业务逐渐缩水、业绩压力增大有关。房贷规模缩水、利率内卷至极限的背景之下,不少银行通过各类创新产品试图突围“揽客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年末,国有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(按揭贷)余额合计约为26.43万亿元,同比减少约5166亿元。除邮储银行外,其他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均出现下滑。
自2024年以来,重点城市陆续松绑或者全面取消限购,尤其是在5月17日,史上最大力度降息降首付出现,保交楼、去库存等政策相继出台。
据贝壳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,2024年5月,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.45%,较上月下降12BP;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.90%,较上月下降26BP。
5月,首二套主流房贷利率较2023年同期分别回落55BP和101BP,同比保持下降,同时这也是百城二套房平均利率自2019年以来,首次进入“3字头”。
华福证券研究所金融首席分析师张宇认为,随着按揭贷款利率的持续调降,按揭贷款资产的利差也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,银行卷“价格”的空间越来越小。各家银行势必会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以及改善服务体验等来争夺客户。“先息后本”的还款方式能够减轻居民前期还贷的压力,满足新市民购房安居需求,在当下产品中具备创新性,预计未来各家银行会推出更多的创新举措来吸引客户。
不过,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,若随意发放此类贷款,则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,即还款压力不大。因为若是后续收入状况不及预期,其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,会产生不可控的贷款违约和金融风险问题。(
[购房资讯轻松享大象配资怎么样,快来关注乐居网]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科华生物: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2024-08-10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A股房地产服务板块持续下挫,特发服务跌超7.5%2024-08-09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四方股份:第七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于6月4日召开2024-08-08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印度大选投票结束 出口民调预测人民党将获得压倒性胜利2024-08-08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落实“双碳”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2024-08-07
- 大象配资怎么样 这种癌症2022年新发15万,可接种疫苗和筛查有效预防2024-08-06
股票配资平台_配资查询_在线配资炒股_网上配资查询
热点资讯
- 财经股票配资 滴滴Q1:季度GTV逼近千亿,规模扩张仍重于盈利
- 红牡丹配资 格尔软件(603232.SH)2023年拟每股派0.06元 6月21日除权除息
- 期货配资公司大全 无锡率先落地跨城“以旧换新”
- 十大配资 安利股份:6月12日接受机构调研,华西证券、国寿养老保险参与
- 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 从网球赛场到金融市场:投资的内在博弈
- 短线配资炒股 中证3-7年银行50金融债指数报173.82点
- 专业炒股配资平台 大兴机场7月运送旅客444.5万余人次,同比增长12.7%
- 财经股票配资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超三成提及“新质生产力”,聚焦主营业务创新
- 岳阳配资公司 24家券商一季报大揭秘!自营仍是胜负手 投行多数下滑 资管出现黑马
- 北大医药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“补税”事项,预计业绩将受影响